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环境,促进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上海生态环保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于2021年4月23日至4月2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顺利举办,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
4月24日上午论坛隆重开幕,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主持开幕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志斌致欢迎辞。李志斌在致辞中提到,加强师生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强化对碳源、碳汇、碳足迹、低碳经济等词汇内涵的理解,生态环境专业工作者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分会场一围绕“长三角生态环境健康”主题开展报告和讨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周小奇教授主持,报告主要围绕“城市热岛效应”、“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微生物修复”、“水体修复”等主题展开。复旦大学余兆武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白娜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马玉欣副教授等来自上海地区各个高校及研究院所的12位青年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4月24日上午论坛隆重开幕,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主持开幕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志斌致欢迎辞。李志斌在致辞中提到,加强师生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强化对碳源、碳汇、碳足迹、低碳经济等词汇内涵的理解,生态环境专业工作者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主持开幕式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志斌致欢迎辞
开幕式后是4个特邀大会报告。香港大学李晓岩教授作了题为《高效浓缩分离和污泥精炼协同新技术实现城市水污染控制和资源回收》的大会报告。围绕化学强化膜过滤、旁路污泥水解酸化、热水解及真菌发酵等创新点,李晓岩教授介绍了高效浓缩分离和污泥精炼(ESSR)这一创新技术。李晓岩作主会场报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吴庆龙研究员作了题为《太湖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特征与恢复思考》的大会报告。针对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等环境问题,吴教授汇报了太湖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太湖生态系统恢复的思考。蓝藻水华暴发促进太湖内源磷的释放,湖泊中磷浓度的富集是导致湖泊藻类水华暴发的主因,而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正向反馈,有利于蓝藻水华发生与维持。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这一难题,吴教授指出逐步开展湖湾植被恢复是个可能途径。吴庆龙作主会场报告
同济大学徐斌教授作了题为《饮用水氯(胺)消毒衍生的几个水质问题》的大会报告。徐教授结合饮用水标准会更安全、更合理、更优质的发展趋势,汇报了在消毒衍生无效(伪)氯胺问题、碘代消毒副产物、消毒反应导致的异嗅味问题等方向上的相关研究,并指出未来水质科学研究发展会更关注微生物风险、新型化学风险、口感、有益成分等问题。徐斌作主会场报告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胡静主任作了题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带给上海的机遇和挑战》的大会报告。胡静主任指出虽然2019年上海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面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要求,上海仍存在煤炭减量难、天然气推广难、新能源推进难、外来电增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和挑战。上海需要把降碳作为总抓手,从“末端治理”转型到“源头治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胡静作主会场报告
大会现场
现场讨论热烈
24日下午,大会分三个会场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分会场一围绕“长三角生态环境健康”主题开展报告和讨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周小奇教授主持,报告主要围绕“城市热岛效应”、“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微生物修复”、“水体修复”等主题展开。复旦大学余兆武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白娜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马玉欣副教授等来自上海地区各个高校及研究院所的12位青年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分会场一报告人
分会场二围绕“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主题开展报告和讨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甄广印教授主持,上海大学李小伟副教授、同济大学刘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张秋卓教授等12位学者分别作学术报告。分会场二报告人
分会场三围绕“低碳减排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开展报告和讨论,由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徐娟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张登松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周彦波教授等六位学者分别进行了环境绿色技术相关的学术报告。东华大学李响副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陈帅博士等五位学者开展了低碳减排技术相关的学术报告。分会场三报告人
分会场报告结束后,陈小勇主持闭幕式及论坛交接仪式,代表组委会再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预祝下一届论坛顺利举办。陈小勇宣布下一届上海生态环保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承办方为上海大学,与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勇教授握手完成论坛交接。至此,第六届上海生态环保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文案:周昱晗 图:李立、周昱晗等 来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